重磅 | 2019年,二级以上医院要设感染病区!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科要设感染病区,这是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中的要求。
国家卫健委发文,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出五个要求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五个方面工作要求:
一是进一步优化抗菌药物管理模式,各医疗机构应制订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技术规范,同时推进感染性疾病多学科诊疗;
二是着力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能力,广泛开展抗菌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基层抗菌药物使用水平,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要在2020年以前设立以收治细菌真菌感染为主要疾病的感染病区或医疗组;
三是狠抓抗菌药物应用的重点环节管理,加强专档管理的内涵建设,合理调整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减少预防使用和不合理静脉输注;
四是提升抗菌药物管理水平,加强信息化管理,做好临床监测,并开展阶段性效果评估;
五是开展科学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加强对患者的合理用药指导,建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定期宣传机制,为社会公众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报道。
抗菌药物应用医院要注意这四件事
针对以上五个方面,《通知》对医院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1.2019年,大批县级医院要做感染性疾病的学科建设
在着力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能力方面,《通知》提到要高度重视相关学科建设。通过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技术支撑体系。要落实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要求,在2020年以前设立以收治细菌真菌感染为主要疾病的感染病区或医疗组,加快感染性疾病诊疗能力建设。
2016年年底,原国家卫计委下发了《关于提高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细菌真菌感染诊疗能力的通知》,要求加强相关学科建设,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加强临床微生物、临床药学、医院感染管理等相关学科建设,以满足工作需求。
今年文件里面又再次提到,2020年前要落实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可见做好感染性疾病的学科建设是今年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的重要任务,目前三级医院在以上相关领域的建设上已经比较成熟,在感染学科建设上面临挑战比较大的会是一批县级医院。
2.鼓励医疗机构对耐药率较高的含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等抗菌药物进行重点监控,纳入专档管理
在狠抓抗菌药物应用的重点环节管理方面,《通知》加强专档管理的内涵建设。根据临床监测情况,继续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实行专档管理,并做好其内涵管理。专档管理要覆盖处方开具、处方审核、临床使用和处方点评等各环节。要严格落实《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和《替加环素临床应用评价细则》,遏制碳青霉烯类耐药过快增长的势头。鼓励医疗机构对耐药率较高的含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等抗菌药物进行重点监控,纳入专档管理。
3.合理调整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两年一调
医疗机构要落实抗菌药物供应目录遴选和评估制度,综合考量新药和新技术应用情况,对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进行科学合理的动态调整。目录调整周期原则上为2年,最短不少于1年,避免无理由地频繁调整供应目录品种。供应目录应当满足临床感染性疾病诊疗需要,杜绝违规目录外用药或外购用药情况发生。同时,应当根据临床实际,及时启动供应目录调整,将耐药率高、不良反应多、循证医学证据不足、违规使用突出的药品,清退出供应目录,避免长时间不调整供应目录。
4.限制门诊静脉输注抗菌药物的地区,要重点关注急诊静脉输注抗菌药物的情况
近几年,国家层面对不合理静脉输液的监管越发严格,各地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如江苏、广东、广西等地都曾下发文件,要求除儿科门诊和急诊外,全面停止二级以上医院门诊抗菌药物静脉输液服务,但随着监管覆盖面的延伸,此次《通知》提到:限制门诊静脉输注抗菌药物的地区,要重点关注急诊静脉输注抗菌药物的情况,强调“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减少预防使用和不合理静脉输注。继续加强ⅰ类和ⅱ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
所以主管部门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上面对医院的监管可谓是全方位无死角。当然,这也不意味着一刀切,只是减少不合理的预防性使用和静脉输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目的是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能力。